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早期画风写实,是因为受到了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并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也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至此,他绘画时的视野的扩展也使画风产生了巨变。1888年,他与画家保罗·高更打算在绘画方向寻求一致路径,可由于两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不仅失败,梵高因已经显现的精神疾病还把耳朵割下来,因此也把高更吓跑了。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文森特·梵高的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虽然他天生性格孤僻,却也凭借着这份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从他所描绘的各式麦田的画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麦田里所散发出的一兹兹悲沧之情。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紫丁香花丛》(Lilac Bush)
创作者:文森特·梵高
创作时间:1889年
创作地点: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
风格流派:荷兰后印象派
题材:植物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73 x 92cm
收藏地点: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作品赏析
《紫丁香花丛》是荷兰后印象派男画家文森特·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植物花卉油画。这幅画是梵高在圣雷米时期的创作的,当时的圣保罗精神病院的后花园给予了 他大量的创作灵感,长长的围墙,杂草丛生的小路和高耸的树木带来了不同反向。这幅画作充满静谧与孤寂,画中的紫丁香树色彩丰富,花枝饱满,在阳光中萦绕出生命的光影厚度,给人一种充满激情与华贵力量的柔美。花园中的这棵紫丁香树高大、繁茂,它就像被特殊照顾了一样,长势汹涌,在蓝紫色的天空中显得清新自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与充盈感。整幅画有着明亮与快乐的气息,相互重叠、跳动扭转的笔触代表着枝与叶间的层叠光影,泛起的紫色与绿色闪动变换,深色的线条勾勒出丁香树粗壮的褐色枝干。笔触排列紧密,反复点彩的花丛橙黄与淡绿色,叠加深色的天空与围墙,表达了其自在盛开的优美与自由。
梵高把紫丁香树画的非常抢眼,细密的笔触和繁杂的叠色预示着强大的生命力量,这是一种饱满的生命力量。它形状奔放,构图张狂却比例偏激,画面右侧那棵褐色的树木高大、苍劲,树叶的稀疏与紫丁香的繁茂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表达出了不同的生命情绪和旖旎各异的梦幻姿态。梵高用自己的艺术情感抒发着一种内心的浪漫情怀。实际上,梵高爱丁香花胜过向日葵,在他病情严重时,在他孤独寂寞时,经常会在疗养院的病房中,透过狭小格子窗,看到这棵尽情怒放、激情四射的生命之树……他在信中向弟弟提奥这样描述他的生活:我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座花园,对此我感到十分庆幸。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6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