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是荷兰的天才画家。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早期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画风写实;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夜间咖啡馆》(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
创作者:文森特·梵高
创作时间: 1888年
创作地点:荷兰
风格流派:荷兰后印象派
题材:风景
材质:画布
尺寸:72.4×92.1cm
收藏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艺术画廊
作品赏析
《夜间咖啡馆》英文名为“The Night Cafe in the Place Lamartine in Arles”,是梵高在1888年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梵高当年在阿尔勒描绘的这家咖啡馆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马丁广场。梵高抵达阿尔勒后,一直住在这里,后来怀着建造艺术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黄房子,与高更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当时,他一人在住处的楼下咖啡馆里借酒消愁,据悉,那时候他正喝着绿色的苦艾酒,心情也有些不愉快。他所处在画面中间位置的门帘半开半掩着,据推测门后面有很多独立的小房间。五位顾客沿着墙坐在左右两侧,服务员站在灯光下面面对着观众,在他一侧房间中间部位一有张台球桌。
《夜间咖啡馆》借由梵高独特的笔触本身所带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与明显分开的线条,使整幅画沉浸在一种人为的光线之下,这些都是他所要呈现的视觉要素。这幅画的内容是从前许多画家处理过的题材,但大多数画家都把咖啡馆写成欢乐的场所,而梵高却在此引出了一群无处可去的不快乐人,背景左侧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个不幸的人。这是一幅悲惨的社会景象,散落在房间里的哀伤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红和绿、紫和蓝之间的微妙冲撞,是梵高增强画面冲击的方式。梵高认为这是一个人可能犯罪、疯狂甚至自我毁灭的地方。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6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