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赭石布下的裸体女孩》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画家,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斜卧的女人》、《拥抱》、《低着头的自画像》等。

1890年,席勒出生于奥地利多瑙河畔、奥地利的城镇图尔恩。1905年,席勒的父亲死于梅毒,他的舅舅奥尔成为他的监护人;席勒不愿接受高等教育,但展现出对艺术的天赋。

1907年,席勒向克里姆特寻求指导。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对席勒具有高度的兴趣,并对席勒进行指导

1917年,席勒回到维也纳,得以专心从事绘画工作。他擅长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情欲,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观念,让绘画创作更加真实。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例如《斜卧的女人》、《拥抱》、《躺着的女人之二》等。

埃贡·席勒《赭石布下的裸体女孩》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赭石布下的裸体女孩》(a naked girl under the ochre cloth)
创作者:埃贡·席勒
创作时间:1911年
风格流派:
题材:人物
材质:帆布油画
尺寸:76×91cm
收藏地点: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藏

作品赏析

在《赭石布下的裸体女孩》这幅画中,席勒表现的是一个抽象的少女形象,他橙色的使用有种过去雕塑原始崇拜的意思——这在乳头和腹部都使用了橙色重彩,特别突出的性器官,有种对女性非常粗暴却又直接理解的意味在里面,这就是最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啊!

席勒的作品的构图一般比较简单,采用一种近乎于平面化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与东方绘画的构图法则类似。这样的构图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大特点,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在人物画像中他会刻意忽略背景写实,大部分是大块的色块做背景。突出了人物。画面主体旁边没有过多的物体作为装饰,有一种虚幻之感。

席勒这幅《赭石布下的裸体女孩》在视觉上没有美感,但这样席勒的裸体画却与众不同,他画的人体你看不到传统写实的美。 从席勒当时的创作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性感的描绘扭曲变形和夸张是他主要的形式,讲究线条。一方面,可以想见,这类作品在收藏家中受到欢迎,另一方面,对于席勒而言,描绘出这类触动他的画面,更类似于一种坦诚的忏悔。

本内容由yuying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4535

(0)
yuyingyuying
上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6:34
下一篇 2023年4月18日 下午6: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