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有最为世人所熟知和追捧的《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和向日葵系列等。他过去的工作阅历很丰富,但性格却很孤僻,在一本长达800多页的人物传记中这样形容过他,说他在家里生活时,因和母亲、妹妹等人的关系不和,吃饭时并不会合群地一起坐在餐桌前,而是选择一个人坐在餐厅另一头的椅子上。由此可见,文森特骨子里就带有一股倔劲儿, 而这是个时候,也隐约能感受到他有强烈偏执和敏感的性格。而这种敏感、可以说是充满破碎感的个性,到后来使他的精神疾病加重,但也为他在绘画中提供了更多独特的视角。
文森特·梵高的作品都充满了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他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此外,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从他所描绘的各式麦田的画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麦田里所散发出的一兹兹悲沧之情。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盛开的桃花》(flowering peach)
创作者:文森特·梵高
创作时间:1888年
创作地点:阿尔
风格流派:荷兰后印象派
题材:风景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81×60cm
收藏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作品赏析
《盛开的桃花》是梵高在内心充满忧愁的情境下创作的油画,尽管当时他对生活与理想忧虑万千,但由于身体健康正在恢复,心情也和之前相平静多了。他去南部旅行,发现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连人们的体型穿着也都很美,于是他热情地写生。这一幅《盛开的桃花》就是这个时期出自其手的无数杰出的风景画之一。我们从这幅画上似乎可感受到文森特·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生命的强烈情感。桃树所展现的旺盛生命力,被画家那强有力而又十分激动的笔触表现得极其饱满。大地在彤云密布的暖和阳光下,射着炽烈的反光。桃花绽开得那么旺盛,使人惊喜若狂。两棵桃树干,枝挺姿健,妖娆可爱。 文森特曾在一封信中写道:”从我来到这里以后,我开始觉得我完全变了,不再是从前那样的我了。我也不再对我所做的一切横生疑虑,但愿这种心情能够保住。”字里行间,似乎在表明他已对过去的艺术表现的缺陷有所认识。他决意要寻找一种更直接的表现方法。
这一幅《盛开的桃花》的色彩运用很明快,整幅画面,梵高恣意大胆夸张地挥洒着色彩,白、蓝、粉、黄、金黄,色彩鲜明夺目,显示出作者强烈的自信。光影处理得也恰到好处,生动、自然、贴切。凝视画面,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震撼,不自觉地置身于画境之内。他还在画的左下角写上几个字:”纪念毛威”,并附有一首诗在画的背面: 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人总还是活着,总不是活着。这首诗道出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信念。毛威是文森特·梵高的表兄,也算是他的启蒙老师。而当时也正是毛威刚去世的时间,所以后来文森特·梵高把这幅画赠送给了毛威太太。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6817